打印 关闭窗口 |
周弘赏识教育连载-第三章 无心播柳,发现一个宝藏 |
日期:2010-4-20 >>上一页 |
周弘赏识教育连载第三章 无心播柳,发现一个宝藏
1 父母用爱“摧残”孩子 经过起步和追赶阶段的实践,我对教育着迷了。迷到什么程度呢? 吃饭在想,走路在想,连睡觉都在想,一想到好的方法就马上把它记下来。我思考着一个永恒的主题:怎么把学习变成玩?怎么使学习比玩更有吸引力? 因为孩子最爱玩! 每当我发现了一个好方法,取得成效后,随之而来的念头往往是尽快把它推翻,用一种更好的方法来取代,往往学习效率能提高许多倍。在不断地寻觅。不断地实践。不断地推翻的过程中,我渐渐地萌发了一个念头,世界上有没有最好的方法? 命运青睐坚韧不拔的人。 一本毫不起眼的书改变了我的一生,也使女儿的教育进入了第三个阶段——超越。 1987年我在上海买了一本极其普通的书,《幼儿才能开发》,仅有6万字,6角钱,作者是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。 书的第一段话就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难以置信的震撼。它写道: “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、不可估量的潜力,每个孩子都是天才,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。尽管在他们双亲无限爱的摧残之下,仍然有些孩子成了才。” 请注意作者用“摧残”两个发人深省的字。联想到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仿佛是农民在盐碱地上种庄稼,尽管盐碱地的条件非常恶劣,但仍然有些庄稼不屈不挠地长出来了。不是盐碱地好,而是长出来的庄稼生命力强,命硬,就是死不掉!就像电影《白毛女》女主角所说:我不死,我要活! 悲剧在于糊涂的家长还愚昧地站在家庭教育的盐碱地边,面对孩子抱怨,别人是人,你也是人,别人都长出来,你为什么长不出来! 家长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,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,各种拔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。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、拳头的滋味,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。孩子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,亮丽的眼睛变得暗淡无光。 多湖辉的开场白写得太好了,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我迫不及待地往下看。 书中写道:“假如我们抛弃僵化的教育方法,用一种充满生命力,充满人情味的方法(好比农民都知道改变土壤,把盐碱地改良为肥沃的土地,庄稼都能茁壮成长)那么,所有孩子都能成为栋梁之才。” 最后的结论:“所以说,孩子能力的幼芽正是被他们的爸爸妈妈亲手掐掉的。” 书上的每一句话、每个字撞击着我的心灵。一股新鲜、清爽的气息沁入了我的心扉,我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。看来孩子教育出了问题,做家长的上不要怪天,下不要怪地,既不要怪老师,也不要怪孩子,应该眼光向内,想想自己出了什么问题。
2 与众不同的父亲 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,一口气读了十几遍,全身的感觉像过电。这本书是介绍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育思想。铃木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大教育家?因为他小时候有一位与众不同的父亲。 铃木上小学时,日本的升学竞争很激烈,所有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。但铃木的爸爸对他的成绩要求却不高,每门功课只要考60分就行了。 “60分怎么行?”儿子不解地问。分数像座大山一样压得他有点喘不过气。 “60分怎么不行?”爸爸反问道。 “60分就代表及格了,及格了就表示合格。你想想,工厂的产品合格就出厂了。既然你已经合格了,儿子,你没有必要把全部的精力耗费在争名夺利上。考第二名非要争第一名,考九十多分非要争一百分,一次一百分不够,非要次次一百分。儿子啊,儿子啊,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,如果你成天想到的只是考试分数,那么,求知不就变成一种无尽的苦难吗?” 铃木父亲一语道破了求学的最高目的,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。 儿子陡然觉得身轻如燕,兴奋起来了。但转念一想,不对,忍不住问道: “爸爸,这样学习就太轻松了,空闲时间做什么?” “你永远记住爸爸的话,其他时间用来博览群书,把求知的欢乐还给自己。” 老爸的话深深地印在铃木的脑海里,铃木使劲地点了点头。 从此,铃木就按照老爸的教导,在功课上花的时间不多,学习成绩中等。而读过的课外书是全班同学的十几倍。从中体验到学习的愉悦。他在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后,感觉到应该还要读天理:读每个生命——这本无字的天书,读大自然——这本无字的百科全书。
3 假如没有生命力,地球早已一片荒凉 大自然激发了他无穷的还想,也给了他无尽的灵性。 有一天,他在风景如画的大自然中,发现一个亘古不变的现象。地球上有那么多的灾难:风灾、水灾、旱灾。地震、火山爆发,为什么世上万物总是显得千姿百态,生机勃勃,这究竟靠的是什么力量? 他在寻根求源,试图解开这个谜团。 人的顿悟于瞬间。 大自然生生不息靠的不就是生命的力量!假如没有生命力,我们的地球将会一片荒凉。 从此,铃木的人生哲学发生了转变。衡量任何事能不能干好的关键,就是看它有没有生命力!有生命力的事就是再弱小,也会强大起来,变成滚滚洪流。而缺乏生命力的事必然会逐渐衰弱,走向死亡。 接着他到德国学小提琴,结识了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、思想家爱因斯坦,受到爱因斯坦的巨大影响。
4孩子爱学习,不爱上学 几年后他回到日本教孩子学小提琴,真是不教不知道,一教吓一跳。他陷入思索,结果发现日本的学校教育出了大问题。 铃木发现了什么呢? 婴儿的眼睛总是充满了灵性,闪闪发亮,透着智慧的光芒。家长逢人便夸自己的孩子可能是天才、神童,这时家长眼里的孩子是天使。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,孩子经常询问家长,这是什么?那是什么?一口气能问很多个为什么,问得许多家长都吃不消了。 有位母亲说得好: “孩子,你问得太好了,太妙了,问得妈妈都不知道了。但是你不要难过,这个世界有一个叫学校的地方,那里可是知识的海洋,你所有的问题都能在学校找到答案。” 从此,儿子整天在求妈妈: “妈妈,我什么时候上学?妈妈,我什么时候上学?” 可怜儿子日日盼,月月盼,年年盼。终于长大到能上学了,便欢天喜地,在全家人的祝福中背着书包跨进小学大门。哪知不到两个月就回家求妈妈: “妈妈,我再也不想上学了,原来学习是这么痛苦的事,我提出的问题得不到解答,整天让我对着书抄字。抄啊抄,抄不好就罚啊罚,不是50遍,就是100遍,我的手指都磨出老茧了。抄了100遍后,原来认识的字都不认识了。” 铃木先生感到纳闷,学校应是知识的海洋,孩子在学校读书,眼睛应越来越充满智慧的光芒,而现实情况是上学后一些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反而变得暗淡无光了,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连一个为什么也提不出来,上学前个个认为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,上学后却往往被坏孩子的感觉所替代了。灿烂的夏之花没有在静美的秋天结果。问题出在哪里?他用生命力的观念来衡量日本的学校教育,认为症结在于日本当时教育缺少生命力,缺少人情味。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,而日本的孩子感到的是无尽的苦难。要否认这种教育容易,关键是能不能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取而代之。 一天,他去拜访一位老同学,刚走到同学家门口,屋内传出朋友的训斥声,夹杂着拍桌子打板凳的响声,隐约听见孩子抽泣道:“我也不知道怎么了,本来会做的题目,一到考试就全忘了。”铃木的手已伸到门铃上,听到孩子的话又缩回来了。心想来的不是时候,他转身想走,但老同学愤怒的话语一字一句地传到门外: “你还嘴硬,你还嘴硬,你看你嘴巴能说会道,怎么一到学习就傻眼了,犯死相了……” 这几句话像一盆水冲洗去镜子上的灰尘,让他苦思冥想的问题渐渐清晰地映现在镜面上…… 成年人都知道口语是最难学的,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口才这么好呢? 铃木认为这里面一定有无穷的奥秘,于是他找到一些学习糟糕但口才很好的孩子,问他们是怎么学的,孩子回答说: “不知道,好像是爸爸妈妈教的。” 他又赶紧把孩子的父母请过来: “你们太伟大了!太了不起了!孩子学习成绩不好,口才却这么好,你们是怎么教的,能不能介绍下经验?” 这些家长疑惑地我看看你,你看看我,憋到最后还是三个字“不知道”。 铃木先生眼前一亮,无比高兴。看来教孩子学说话的方法太好了,好到家长都不知道了。于是他讲了一段充满哲理的话。
5 越是真理越明了,越是大道越简捷 越是真理越明了,越是大道越简捷,真理往往平凡得像阳光、空气和水。找不到的时候,觉得真理那么神秘,那么奥妙,那么高不可攀。一旦找到时,就会觉得真理是这么亲切,这么平凡,时时刻刻就在你的身旁。 就像海里的一条小鱼问一条老鱼,海在哪里?老鱼笑了,海不就在你的前面:后面、上面、下面、左面、右面,这些都是海啊! 对生命来说最宝贵的恰恰是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身边,看不见、摸不着的空气。毫不夸张地讲: 没有空气,十分钟生命就会消亡。 铃木发现教孩子学说话的方法是人世间最好的学习方法,他就是用教孩子学说话的方法,一年培养出七百名达到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提琴神童,全世界为之轰动。 我就是看到这本书开窍的。我想铃木能把所有正常的孩子,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养成小提琴神童,我为什么不能把双耳全聋的哑女培养成神童呢? 前方的道路无比广阔。 此时此刻,婷婷还是原来的婷婷,没有变;可读过这本书后我对她的看法完全变了。过去认为双耳全聋的女儿长大后有饭吃,有衣穿,我这个做父亲的临终也能安然闭目了。现在我坚信宇宙的潜能既蕴藏在每个人的生命中,也一定会蕴藏在女儿的生命中。于是我决定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当作我的第一块试验田。
|